一是社区团购的认同派:二三线城市最近的团购订单量翻倍了,说明是大势所趋,市场还是接受了这种模式,只要养成新的消费习惯这个事情就成了,各大平台还需要坚持。
另一种是社区团购的否定派: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之前薅羊毛是一根一根拔,现在薅羊毛是剃头剃子直接上,这些羊还能被薅多久?不回归生意本质的商业行为均是昙花一现。接下来我再说一下近日的所见所闻。
团长的几种态度
1. 职业团长:
时间大约是10:30,在市场走访中遇到一个生活超市,正在卸货(这里不得不提一点:各大社区团购配送平台要规范运输,食品饮料和日化堆放到一起,这是不符合规定的,要效率的同时要兼顾食品安全)。
3米长的面包车整整一车都是社区团购的产品,老板娘在积极配合司机卸货,手里拿着厚厚的一本订单在核对,进到店里,之前传统快消品厂商疯抢的核心陈列位置已经堆满了像小山一样的产品。
这是典型的社区团购拥抱者的超市老板,也是职业团长。大树下面不长草,据了解,类似于这样的超级团长应该是周边几公里只有一个,他们一个月的佣金高达几千甚至上万元。
除了自己积极地推广平台产品,还要求其店内员工、家庭成员也积极推发朋友圈和微信群。
看了一眼其微信,建立了8个群,群均100人左右,每天有固定的产品信息推送时间,不定期地群里红包互动,在消费者提取产品的时候积极热情,还不断的介绍平台里面搞活动的关联产品。
还一部分职业团长也很勤劳,但在他们眼里只有产品和价格两个概念,所以在这些团长手里不会卖出高品质的产品。
这里我想说一句:各大社区团购平台,不要老是想着如何改变模式、把钱花到如何获取流量、如何低价竞争上面,要组织区域优秀团长分享和培训。
团长已经过了自己野蛮生长的时间段了,不久的将来,哪个平台拥有高质量的团长,哪个平台必然占领市场,现在要着手打造团长成长基地。社区团购是消费者获取产品的另一个渠道,平台不要老想着颠覆传统,而是要融入传统。
2. “新型”团长:
拜访一家超市,在门口发现大概两百多包卫生纸,据了解是该店老板自己从平台下单,将所有产品先送到自己店里,然后在卖给消费者(不同于薅羊毛团长)。
操作过程大概是:先在自己的微信群里推广产品特价信息,愿意购买的扣个“1”,汇总产品需求量后,自己统一下单购买,消费者到店后按照平台价格现款现货。
如果在自己店里买够一定金额的其它产品后,送货上门的时候可以捎带将团购产品带入。
这类团长解决消费者痛点是:居家必备用品可以囤货,但是大家都很忙,第一不会经常浏览APP,第二可能漏掉“惊爆价”产品,第三“懒”到不想从平台支付,第四希望团购产品也能送货到门。
3. 简单提货点:
很巧,我的一个客户除了代理产品之外,还有自己的烟酒超市,自己是感觉“新鲜”变成了几个平台的团长,基本上不操什么心,也不在朋友圈、微信群推广产品,就是一个简单的提货点。
每天都有人员将产品配送到店里(正规讲:食品是不可以直接放到地面上的,最起码需要一个垫板,但实际上是随便地上一放就走,配送员只保证数量准确)。
消费者自提自己产品,该老板也不会核对(邻里街坊,信任为主,一但丢失,告知要上报平台),打个招呼即可,佣金也不予理会,想起来的时候拿手机查一下。
这是很大一部分团长的缩影,他们对现在团长的感觉就像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别人搞我也搞一下,但是我不会投入时间和精力,在不承担任何责任的情况下当一个自提点即可。
4. “薅羊毛”团长:
自己十分关注各大平台的价格信息,结合自己的经营产品,低价的时候想办法大量购买,然后在店内货架销售。这部分团长占比也不小,之前文章叙述过,这里就不再啰嗦了。